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健康宣教 >

健康宣教

吃“头孢”后不能饮酒,那饮酒后能吃“头孢”吗?

时间:2022-01-20 16:49来源:未知 作者:bygk 点击:
  •   又是一年佳节到,亲朋欢聚,开怀畅饮,酒成了节日餐桌必备之物。大家可能都知道吃“头孢”后不能喝酒,那您知道喝酒后能吃“头孢”吗?下面北亚药师带您一起了解一下:

      乙醇也叫酒精,也就是我们日常饮用酒中的必备成分。进入人体的大部分乙醇需要在肝脏被酶分解代谢,这个过程分为3步:

      ①乙醇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醛;

      ②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酸;

      ③乙酸在体内进行一系列的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后排出体外。

      什么是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DSF)是秋兰姆的一种衍生物。1948年Jacobsen等人发现,作为橡胶的硫化催化剂的双硫仑被人体微量吸收后饮酒会发生面部潮红、头晕、头痛、胸闷、心慌、恶心、腹痛等不适症状,“双硫仑样反应”因此得名。这些不适症状是由于双硫仑竞争性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中心,也就是抑制乙醇代谢的第2个环节,阻止乙醛转化为乙酸,致乙醛在体内迅速蓄积引起的[1-2]。

      患者服用双硫仑期间饮酒会发生以上提及症状,这会导致酗酒者对酒精产生反感,所以被用来治疗酒精依赖症,又称“戒酒硫”。一些含有类似双硫仑结构“甲硫四氮唑侧链”的药物(部分头孢菌素、硝基咪唑类药物等),也会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已有研究表明,乙醛在血清的中毒剂量为>35mg .L-1(0.79mmol/L )。不同种族人群乙醛脱氢酶中含乙醛脱氢酶同工酶的比例不尽相同,因此饮酒后出现上述反应的几率更大[3]。

      吃“头孢”后多久可以饮酒呢?

      一项回顾性分析表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是引起DSF样反应的发生率最高的药物,将近占所有药物的89.55%[4],而用药后3天内饮酒引起的DSF反应的发生率仍高达62.5% [3]。被抑制的乙醛脱氢酶需要4-5天才能恢复,多数文献报道认为使用“头孢“后7天才可以饮酒、食用含有酒精的食物、服用含有酒精的药物,如酒心巧克力、醉蟹、藿香正气水等[5]。

      酒后多久可以使用“头孢”呢?

      乙醇半衰期约6个小时,经过5个半衰期基本被清除,理论上讲,30个小时以后用药基本安全,然而有研究表明,大部分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均在用药前3天内有饮酒史,而到第6天,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率则大大降低。但同样需注意个体差异,比如肥胖的人酒精会在脂肪组织里蓄积,代谢减慢,用药间隔需相应延长[6]。

      因此,酒精的代谢还要考虑其他问题,如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活性的个体差异、饮酒者的肝功能、体重、饮酒量等。

      所以饮酒后多久能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目前无明确答案。一般建议酒后3天内不能使用导致DSF样反应的药物:如头孢菌素、甲硝唑、头孢米诺、呋喃唑酮等。当然,换用其他抗菌药物是更安全的选择。

(责任编辑:byg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