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EB病毒,相信有很多人都比较陌生。事实上,EB病毒全世界可见,90%以上的成人有过感染,它被认为是与癌症有关的第一个人类病毒。最近,我院检验科最新开展了EB病毒抗体IgM的检测,如果有需要的患者均可取号开单进行检查。下面,小编就带您详细了解一下EB病毒。 1. 什么是EB病毒? 临床医学将EB病毒定义为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成员。这样的表达对非医学专业人群理解起来可能比较抽象,简单说来,它就是一种病毒,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与我们平常熟知的 经呼吸道传播的流感病毒; 经消化道传播的甲肝病毒; 经血液及性传播的乙肝病毒、HIV病毒; 2. EB病毒可导致哪些疾病? EB病毒是会传染的,主要由口腔分泌物传播,也可经飞沫及输血传播。因此,带毒者及患者为本病的传染源。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研究表示,95%以上的成年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会感染EB病毒。但只有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时,EB病毒才可致病、传染。 (1) 可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人也将此病称为“亲吻病”),它是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病毒后发病。临床表现多样,其中三个症状最为典型,如发热、咽炎和颈淋巴结肿大。偶而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如脑炎)。此外,某些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患儿中可呈现致死性传染性单核白细胞增多症。 (2) 可导致鼻咽癌 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在我国,鼻咽癌在南方发病率较高,如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地。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2~3倍。 (3) 与非洲儿童的淋巴瘤有密切关系 主要与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有关,多见于5~12岁儿童,发生于中非新几内亚和美洲温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好发部位为颜面、腭部。 3. 如何检测EB病毒引起的疾病? EB病毒有5种抗原成分,每种抗原均能产生相应的抗体,患病后这些抗体均增高。最常用的是膜壳抗体中的IgG和IgM,在病程早期均可增高,尤其是IgM阳性率高,出现较早,2-3月后效价下降,对此病有诊断意义。IgG抗体阳性更多的倾向于EB病毒的既往感染。 4. 如何避免EB病毒传染? 大多数病毒必疾病的治疗都始于通过基础卫生措施来预防疾病的传播。然而,EB病毒传播的控制极其困难,因为它的存在如此普遍,甚至当一个人不生病时也有可能传染上EB病毒。 很多有EB病毒感染的健康人群,其唾液中会含有此病毒,这意味着他们这一生都可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因此,依据EB病毒的传染特点,避免与他人的唾液接触是一种良好的总体疾病预防措施。如: 避免共用牙刷、水杯或餐具等; 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禁止随地吐痰; 严禁口对口喂饲婴儿,以便大人口腔内的EB病毒传染给婴儿; 病区宜经常通风,病人口腔分泌物应专门容器收集、消毒无害化处理; 预防接种EB病毒疫苗(国内已研制成功)。 EB病毒疫苗可以防止感染,或大大减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EB病毒相关的癌症风险,而不是防止EB病毒感染本身。 (责任编辑:小东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