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主任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科室介绍 > 健康科普 >

中医治疗谈慢性胃炎的11问11答!

时间:2018-07-02 08:31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问(1) 什么是慢性胃炎?

  答: 慢性胃炎是胃病的一种,胃病还包括急性胃炎、胃溃疡、胃肿瘤、胃痉挛、胃粘膜脱落等,慢性胃炎是胃粘膜慢性炎性改变的疾病,所谓炎性改变,就是胃粘膜出现水肿、充血、糜烂、萎缩、增生等。是现代医学消化系统的一个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很高,有的材料报,发病率高达90%以上,民间所谓“十人九胃”。这样说也许是夸张一点,不过,发病率在60%左右还是有的。一般病程都比较长,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十年,服用西药可缓解症状,但治愈比较困难,有一部分可能癌变。

  问(2) 慢性胃炎常见那些症状?

  答: 患慢性胃炎的病人的症状多少不一,也有相似的,常见的症状有食欲不振、饮食无味、胃痛、胃部不适、脘腹胀满,泛酸,打嗝,胁胀、恶寒怕凉,或伴有消瘦、乏力、腹泻等。

  问(3) 慢性胃炎通常分为几个证型?

  答: 慢性胃炎以前分为三个证型,即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1990年8月(悉尼)第九届世界胃肠病学术大会上,确定7种内镜下胃炎的诊断,即:①红斑渗出性胃炎;②平坦糜烂性胃炎;③隆起糜烂性胃炎;④萎缩性胃炎;⑤出血性胃炎;⑥反流性胃炎;⑦皱襞肥大性胃炎。目前,胃镜常报的胃炎,有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肥厚性胃炎,去年看一例燕化医院报疣状胃炎。

  问(4)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什么病?

  答: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教材的胃痛,以前曾叫胃脘痛,老百姓叫心口痛,也有人叫脾胃虚弱,或肝脾不调,还相似中医的呕吐、呃逆、痞满等病。

  问(5) 慢性胃炎,中医认为和那些因素有关?

  答: 形成慢性胃炎的原因很多,比如

  1、和饮食有关,暴饮暴食,饥饱无常,冷热无常、饮酒。辛辣过度,或减肥不食,或零食不断,食入不洁之物,都可损伤脾胃,形成慢性胃炎。

  2、和过劳有关,过度疲劳,忍饥劳动,不按时吃饭。

  3、和情绪有关,情志不随,烦躁易怒,忧愁思虑。

  4、和体质有关,素体阳虚,平素怕冷,或四肢不温,或经常腹泻。

  问(6) 慢性胃炎中医主要分为几个证型呢?

  答: 其实中医分型是不固定的,因人而异,不过常见的证型有胃寒型、虚寒型、痰湿型、郁热型、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肝郁气滞型气血虚弱型等。

  问(7) 中医怎样治疗慢性胃炎呢?

  答: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根据脉象、舌诊、临床症状辨证分型,

  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分治标、治本、标本兼治,治标就是针对临床突出的症状和其性质进行治疗,缓解其症状;治本就是针对发病原因进行治疗,消除发病因素;标本兼治就是既要缓解症状,又要治其病因,双管齐下。这种原则应用较多,中医治胃的方法很多,有补胃气,理胃气、降胃气、散胃寒、祛胃湿、养胃阴、消食导滞,养胃生肌等。

  另一方面,中医治胃不单纯治胃,还要考虑到能影响胃的其他脏腑,比如治肝,中医认为肝属木,脾胃属土,五行中木克土,因此,治胃往往疏肝,否则,想把为胃治好是不可能的,再比如治胃,有时需要治肾,主要治肾阳,因为胃的蠕动、消化功能需要靠肾阳的温煦,也就是说肾的阳气有给胃加热的作用,胃除靠胃气之外,还需靠肾阳才能正常蠕动消化食物。因此,治胃有时要考虑温肾。

  浅表性胃炎,一般补胃气、养胃血、通胃络、健胃消食,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温阳化湿。选方 圣愈汤、保和丸、平胃散。理中汤等加减。

  萎缩性胃炎,一般补气养血,温经活血,养胃生肌,健脾消食,理气导滞。选方如圣愈汤、少府逐瘀汤、香砂养胃丸、木香槟榔丸等加减。

  反流性胃炎,一般疏肝利胆,和胃降逆,选方逍遥丸、藿香正气胶囊,加味保和丸。

  肥厚性胃炎,一般健脾祛湿,温阳利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选方,平胃散、加味保和丸、血府逐瘀丸、消累丸加减。

  问(8) 慢性胃炎中医治标能达到什么目的?有那些简便用药?

  答: 慢性胃炎中医治标,可临时缓解一些症状,减轻一些痛苦。如: 有人饮酒过多,或食入凉食过多,出现腹部剧痛,或伴有呕吐、便稀是,可服附子理中丸和藿香正气水,或白酒2两、红糖1两,搅拌后。点火烧之,火灭后,趁热服下温中散寒,可缓解腹痛。 (责任编辑:小东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