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生活作息的不规律,不良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下,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节节升高。据相关数据统计,每3分钟就有1人死于大肠癌,而一个成年人有10%的机会会患上大肠癌。那么,我们该如何“逃离”大肠癌的魔爪呢?专家表示,现在依然有不少人认为大肠癌是老年病或遗传病,其实从临床上看大肠癌的发生多与后天环境因素相关,其中大肠癌最喜欢“招惹”这6类人。 1、不爱吃蔬果、全谷物类食物 有研究显示,每天多吃10克膳食纤维,可降低10%的大肠癌发生几率,吃的越多降低几率就越大,最为理想的状态是每天保持在25-30克之间。 专家表示,膳食纤维主要是帮助肠道的蠕动,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中滞留的时间。“但目前多数市民都远远低于这个数值”,据悉,膳食纤维主要来源于蔬果和全谷物,例如苹果、樱桃、枣类、笋类、菜花、菠菜等,全谷物类有燕麦、糙米杂粮、全麦面包等,主食中白米、白面加工较精细,纤维素含量越少。 2、不爱喝水 即使吃再多的膳食纤维,水喝的不够也没有用,专家表示,每天喝足5杯水,大肠癌的发病几率将降低45%,现在很多市民都无法达到这个量,尤其是经常坐在空调房间的人。 此外,喝水的时间也很重要,最好在早晨起床的时候喝一杯水,这样能够促进排便,有利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3、爱吃红肉、加工肉品与烧烤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早就把红肉、加工肉作为大肠癌的危险因素列为一级致癌物,我们曾经在临床上碰到1个14岁就患大肠癌的病人,一问发现几乎每天都在吃烤香肠,这么年轻就患大肠癌很有可能“凶手”就出在这个上面。 之所以加工肉会诱发大肠癌的发生,主要原因是在加工过程中化学添加剂的成分,而红肉导致大肠癌的原因在于经过高温烧烤后,会产生异环胺,人体摄入后经过酵素活化,会使致癌基因突变。 4、肥胖 肥胖的人罹患大肠癌的风险,比体重正常的人高出1~2倍。其实不仅仅发生在大肠癌上,对于所有肿瘤,肥胖都是一项高危因素,因为肥胖容易引发炎症反应,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基因的癌变。 专家建议,无论处于何种年龄段,最好使自己的BMI维持在18.5~24之间、腰围男性不超过36腰、女性不超过30腰。 5.不运动 在临床上,有将近1/4的大肠癌患者发生的原因归因于久坐或者不运动,专家表示,运动不但能够减少肥胖发生,还能够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减少肠道炎症的发生,增加肠道的蠕动,防止便秘等。 美国癌症协会就建议,预防大肠癌一定要保持每周5天,每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量,运动类型的选择因人而异。 6、忘记筛查 大肠癌大多数都是因为腺瘤性息肉经过5-10年的时间演变而来,只要在这段时间内,定期筛查,是完全有可能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专家表示,对于普通市民在体检时一定要进行粪便潜血检查、肛肠指检、对于大肠癌的高危人群、40岁以上的人群应该进行肠镜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责任编辑:小东邪) |